私立医院:走向与公立医院真正同台竞技的舞台?
医网摘要:最近,中国民营医院中的“老大”博爱医疗集团,准备在北京筹建一家心胸专科医院,与其在上海的远大心胸医院形成“一南一北”两大高端心血管医院。
最近,中国民营医院中的“老大”博爱医疗集团,准备在北京筹建一家心胸专科医院,与其在上海的远大心胸医院形成“一南一北”两大高端心血管医院。
事实上不止博爱医疗,目前在政策进一步鼓励下,境外资本、民营资本都嗅到了市场风向标,纷纷加入医疗服务业。6月26日,大陆第一家台湾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正式开业。
让社会资本振奋的是今年3月份国务院颁布的《医改“十二五”规划》,里面提及“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%左右”。
不过,目前公立医院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及政府扶持优先权两大筹码,占据了九成医疗服务市场。对于民营医院将来能否整体达到“20%”的市场空间,业内还是打了个问号。到底私立医院能否推开那扇由来已久的“玻璃门”,走向与公立医院真正同台竞技的舞台?
少数人的生意
刚刚开业不久的禾新医院,坐落在上海徐汇区,设计风格渗透着艺术、小资气息,软硬件设施皆非常人性化。每一层楼都设有专门的病人休息区,备有咖啡和茶点,俨然一间小咖啡馆。
禾新医院由台湾联新医疗集团投资创建,一期投资1.5亿元,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,有300多名来自两岸的医护人员,30 多个科室。
“联新集团2003年就来到大陆,跟上海的公立医院合办了辰新医院。” 禾新医院院长张焕祯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,辰新医院的患者群七成以上是在上海工作的台湾人,禾新医院会从辰新分流一部分病人,预计患者群仍以台湾人为主。
张焕祯也想做本地高端人群的生意。相比上海的公立大医院,这些外资医院的优势就是,有专家团队,看病预约制,不用排队。
不过,由于缺乏本地医保资质等先天优势,注定只能做少数人的生意。上海远大医疗集团总裁助理童颖告诉本报,在上海有好几家装潢豪华的外资医院,因缺乏足够的客源,到目前还没正常运营。“想吸引本地高端病人?等上海的大医院把特需服务剥离出来还差不多。”
目前,上海的三甲医院普遍设有特需医疗中心,同时有关科室也提供标准不一的特需病房,此外,干部病房和外宾病房也普遍对外开放。业内人士估计,实际的特需床位数远远超过了卫生部所规定的10%的上限。
最近,上海方面已放出风声,准备把特需服务从公立大医院剥离出去。不过,“怎么个剥离法,现在还没有细节。”童颖说。
目前,中国私立医院系统大抵形成了几大阵营:一是做的最早最大的民企系,例如博爱医疗;二是上市公司类,如复星医药、爱尔眼科、康美药业、马应龙等先后延伸产业链至医疗服务板块;第三是外资医院,如台湾台塑集团的长庚医院,联新医疗的禾新医院等。
“到目前为止,通过对综合性医院的管理获得较大规模利润的只有金陵药业。”瑞银证券医疗健康行业分析师季序我告诉本报,金陵药业2011年净利润1.65亿,其中宿迁医院贡献4500万,但是其他上市公司投资的医院要么亏损,要么净利润停留在几百万到1000万之间。
博爱医疗广州现代医院院长王怀忠告诉记者,综合性私立医院前期投入太大,回报周期长,至少都要5年以上才能实现盈利,至少要8~10年才能回收投资成本。
夹缝中求生存
私立医院在国内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,却经历了种种艰辛。
改革开放之初,国内只有很小部分人有医保。在那些以制造业起步的城市,打工族聚集的地方,开始出现了最早的民营医院。
在广州,建于1983年的广州益寿医院是全国最早的民营医院,由港资和内资合办。广州益寿医院院长邵可立告诉本报,当时民营医院的出现,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国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,起码打工族看病,不至于等太长时间。
不过,民营医院出现之初,大多以专科小门诊为主,整体诚信度低,社会评价低。
民营医院伤不起,邵可立说。第一大伤不起就是税收,现在私立医院每年要交5.5%的营业税,以前还要交企业所得税等,这对净利润率平均只有10%左右的民营医院来说是一大负担,而公立医院是免税收的。
第二大伤不起就是人才,邵可立告诉记者,现在公立医院的人才很难出来,私立医院一般只能找退休的专家和初级职称的年轻医生。
现在国家有这样的政策——放开医生多点执业,这样私立医院就可以成为公立医院医生的第二执业点。不过,医生申请多点执业需要经过第一执业点医院的批准。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坦言,没有哪家公立医院的院长会放人。
第三大伤不起就是科研,民营医院既缺乏专家,也缺乏足够的业务量,加上有关部门在科研上对公立医院的倾斜,私立医院要做科研比登天还难。
“在医院审批上,要找很多部门,盖很多章。有很多硬件方面的要求,建筑面积、设备、床位,其实对于私立医院来说,床位数这些不是关键的。”张焕祯说,私立医院审批应该“减负”。
本文来源: http://yejie.ew86.com/yydt/20121011/826926.html